蓝易云CDN:如何选择高防CDN和高防IP?
下面这份指南,直接用于「蓝易云CDN」选型时在 高防CDN 与 高防IP 之间做出正确决策,并给出可复制的核验命令与解释 🧭
一、先判定:该选高防CDN还是高防IP?
- 若以 网页/静态资源/图片下载 为主,追求全球就近与缓存命中 → 选 高防CDN(边缘清洗+缓存,延迟低)。
- 若以 长连接/游戏/IM/专有TCP或UDP协议 为主,需要暴露固定入口 → 选 高防IP(独享入口+回源隧道/GRE,协议覆盖广)。
- 混合场景:静态走 高防CDN,动态或自定义协议走 高防IP,实现分层防护与成本优化。⚖️
二、原理与场景对照表(Classic Editor 直接粘贴)📊
三、必须量化的关键指标(2025 版)🛡️
1)防护硬实力:清洗带宽、联动 L3/L4/L7,自适应限流、指纹识别。
2)网络与回源:Anycast+BGP、双活/多源、健康检查 与超时/重试策略。
3)协议与性能:HTTP/3(QUIC)、TLS1.3、Brotli、边缘压缩/计算,P95 TTFB 稳定。
4)可观测与合规:全量日志 可下钻到规则ID,留存周期可配置;可审计。
5)SLA 与演练:SLA ≥ 99.99%,支持灰度/回滚,秒级切换演练有记录。
6)成本模型:明确 计费口径(峰值/95/请求/清洗),证书/日志/规则条数等增值项 无隐藏费用。💰
四、现场核验命令(复制即用)与详细解释 🧪
解释:向 CDN 域名发起请求并输出 TTFB(首字节时间)与总耗时;TTFB 低说明边缘命中或就近接入效果好,总耗时体现整体链路健康。
解释:强制使用 HTTP/3;响应返回即表示 h3 可用。比对 h3 与 h2 的首包时间,可以评估 QUIC 的加速与抗抖动能力。
解释:检查 TLS1.3 与 ALPN 协商是否成功,确认加密套件现代化与协议回落(h2/h1)可用,避免兼容性问题。
解释:查看 IPv4/IPv6 解析是否开启 双栈;命中更近的节点通常能降低时延,IPv6 覆盖有助于新网络环境访问质量。
解释:以 TCP:443 探测路径,观察 Anycast 收敛与跨运营商回程是否稳定;若跳数异常或抖动大,需与服务方排查路由策略。
解释:将域名临时解析到 源站,对比与 CDN 加速路径的响应头和耗时,量化缓存命中、压缩与回源优化的收益(仅用于测试,勿长期绕过)。
五、落地决策三步走(直接执行)🚀
① 场景拆分:静态/下载 → 高防CDN;自研协议/长连接 → 高防IP;登录/支付接口单独加 WAF+Bot。
② 数据验收:以上面命令采样 24 小时,抓取 TTFB、P95延迟、丢包、规则命中 与误拦率,形成表格对比。
③ 成本与SLA:模拟流量曲线核对 计费口径、清洗费用与日志留存成本;要求提供近 6 个月处置与演练记录,SLA 明确赔付条款。
六、风险与优化提示(避免踩坑)⚠️
- 只看防护带宽不看 回源:清洗后回源瓶颈会放大,需核对多源与健康检查。
- 只看节点数量不看 质量:以 RTT/抖动与稳定性为准,关注跨境与冷门区域体验。
- 只看拦截量不看 误拦率:对登录/支付等接口要灰度生效,先观察再放量。
- 忽略 日志:无全量日志就无法追溯,合规与内审都难以通过。
按以上方法,你可以用数据而非感觉来选择:面向内容分发与页面加速用 高防CDN,面向自定义协议与固定入口用 高防IP;两者组合能在 2025 年常见高并发与复杂攻击场景下取得更稳妥的性价比与可靠性。✨